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探索生活探索

2021北京高考默写篇目,2021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

查看 wangqiang2022bixu8 的更多文章wangqiang2022bixu82022-04-25【生活探索】79人已围观

  一、情景默写(共0分)

  1.(2022·北 城·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学习需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正如荀子《劝学》中鼓励的那样:“①______,②______。”

  (2)文学作品中的景物往往是胸襟气度的写照,例如黄庭坚登快阁所见“③______,④_______”之景,张孝祥过洞庭所见“⑤_______,明河共影,⑥_______”之景,都体现了诗人光明坦荡的胸怀。

  (3)小林同学比较情绪化,网络发言有时不够理性,作为朋友,你可以用《论语·卫灵公》中的“⑦______,⑧_______”来劝他注意换位思考,不要伤害他人。

  2.(2022·北京西城·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开阔高远。曹操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表达对英才的渴慕。魏征借用《荀子》中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了“载舟覆舟,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韩愈取意《论语》,在《师说》中用“三人行,____________”来强调从师学道的普遍性。杜牧《阿房宫赋》的起句“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阿房出”,仿效了陆参“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的句法,短促有力。张孝祥在苏轼“扣舷而歌之”“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诗文的影响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的满腔豪情。

  3.(2022·北京朝阳·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之灭亡告诫统治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以六国之灭亡警醒为国者“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2)人生的价值可以体现为《论语》中“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担当;可以体现为《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蝉蜕于浊秽”的高洁自持;可以体现为《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__________”的视死如归;也可以体现为《蜀相》中“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的鞠躬尽瘁。

  (3)毕业在即,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那样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2·北京海淀·高三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教导弟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____”学《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屈原《离骚》兼得“《国风》好色而不淫, _____”之妙,而与日月争光。曹操在《短歌行》中借“ ____ ,______”,以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表达对贤才的渴慕。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有善始者实繁, ____”,劝谏君王要敬终如始。

  (2)中国古代文人有登高望远的情结,他们登高揽胜,寄托情志。杜甫登临岳阳楼,面对“ ____,乾坤日夜浮”的洞庭湖,顿生忧国之思。黄庭坚登上快阁,看落木千山、澄江月明,而生归隐江湖之念,吟唱道“万里归船弄长笛, ___”。

  5.(2022·北京丰台·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 的设问,写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东船西舫悄无言, ____”烘托了琵琶女演奏之高妙。

  (2)借古讽今、针砭现实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方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讽谏当时统治者应汲取秦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苏洵在《六国论》中以“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政策。

  (3)古人登高,情怀各异: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着笔,极写飘泊孤独与年老多病之悲;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则以“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决意归隐江湖、不存世俗机心的情怀。

  6.(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古代士人关注现实,具有担当精神。魏征忧心于唐太宗因功业日隆而逐渐奢靡,及时规谏他“居安思危,①______”,“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______”,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韩愈痛心于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大声疾呼“③______,无长无少,④______,师之所存也”,以改善风气为己任。

  (2)古人写山水,往往妙用比喻,摹形拟态,简洁传神。王安石写长江:“⑤______,翠峰如簇。”苏轼写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⑥______。”张孝祥写洞庭:“⑦_______,着我扁舟一叶。”姚鼐写泰山:“汶水、徂徠如画,而⑧______。”

  7.(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老师的真正作用。

  (2)杜鹃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表示悲愁,比如唐人李商隐《锦瑟》就曾写到“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

  (3)用典是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法。可抒惋惜之情:《蜀相》中“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中原大计的惋惜;亦可抒豪迈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裕之典,来赞美他的壮志豪情。

  (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使寡妇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

  8.(2022·北京房山·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人常常借“月”这一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李白在《将进酒》中以“①___,②___”,传达了人生失意的寂寞;苏轼在《江城子》中用“③__,④__,⑤__”,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2)怀古诗文多借写古人古事来表达见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了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⑥__,谁得而族灭也?”苏洵在《六国论》中劝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破亡的覆辙:“苟以天下之大,⑦__,⑧__。”

  9.(2022·北京平谷·零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过秦论》中,“①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可靠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缉查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去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达到“③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④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5)古代诗词善用比喻。《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运用比喻的句子是“⑤______,______”,以表达恋人之间缠绵惜别之情。

  (6)李白《将进酒》中,描写曹植斗酒豪饮的句子是“⑥______,______”。

  (7)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意境的两句是“⑦______,______”。

  (8)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如“⑧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素月分辉 表里俱澄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青青子衿 所宜深慎 则必有我师 蜀山兀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3.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士不可以不弘毅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死节从来岂顾勋 三顾频烦天下计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4. 可以怨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雅》怨诽而不乱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能克终者盖寡 吴楚东南坼 此心吾与白鸥盟

  5. 何处相思明月楼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6. 戒奢以俭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千里澄江似练 卷起千堆雪 玉鉴琼田三万顷 半山居雾若带然

  7.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8.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9.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