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草根者草根者

李世民封天策上将(天策上将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查看 wangqiang2022bixu8 的更多文章wangqiang2022bixu82021-10-14【草根者】295人已围观

唐太宗的天策上将到底是不是封顶了?

优质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为武官之首,位在诸王公之上,在所有实职中已经是封顶了,但还是有虚职在名义上是高于天策上将的。

封天策上将前,唐太宗李世民的职务已经到了顶点

武德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奉命从长安出发,讨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连战连胜。同为北方“三巨头”之一的河北窦建德坐不住了,为了维系三方势力的平衡局面,他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救援王世充。不料在虎牢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窦建德大败,被唐太宗李世民活捉。随后,唐太宗李世民又让窦建德劝降了王世充。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灭两国”,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武功的巅峰。

在此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已经被授予雍州牧、尚书令、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等职务,地位已经很高了,如今又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李渊感觉赏无可赏,只好制造了一个天策上将军的职位出来,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才外还让唐太宗李世民在太尉的基础上,兼领司徒。

历史官职不熟悉的朋友,可能听了没啥感觉,所以我这里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职位有多主要,代表了多大的权力。

首先是雍州牧。东汉的时候,州牧是指一州的最高长官,但以后历朝历代就再没有州牧这个官职了,而以总管、都督、总督之类的替代,但有一个州牧保留了下来,就是京城所在州的地方最高长官,仍旧称为州牧。唐朝的京城在长安,长安是雍州的一座城,雍州的最高长官就叫雍州牧。雍州牧掌管雍州的行政、军务、赋税等工作,权力多大就可以想象了吧。

再说说尚书令。大家都知道,秦汉时期是有丞相的,比如秦国秦国丞相李斯、汉初的西汉萧何和曹参等等。但丞相的权力太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于是汉武帝刘彻时就建立了“内外朝”制度,外朝还是丞相最大,内朝则以帝王的秘书——“尚书”们最大,在帝王的支持下,尚书们渐渐压制了丞相。东汉时,刘秀正式建立“尚书台”,取代丞相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为最高权力机构,其中又以尚书省最重,其最高长官即为尚书令。这个位置的主要性甚至高于雍州牧,通常都是由帝王最信任的皇子来担任。比如,隋文帝时,尚书令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

然后说说太尉。说起太尉,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施耐庵水浒传》中的太尉高俅吧,宋朝时的太尉的确是位高权重,但在唐朝却并非如此。秦国时,太尉分管军队,为天下武官之首,和丞相、御史大夫一起并称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仍旧管军队。隋朝三省六部制建立之后,“三公”就成了虚职,只代表了级别和待遇,没有实权了。这种职位通常称为“加官”,即在某官员原有职务上加封,提高其待遇。李渊让唐太宗李世民兼任 太尉和司徒,三公之中独占两席,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提升吧。

最终说说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比较长,我们分开来解释,“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尚书令我们前面解释过,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由于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所以朝廷就需要权力巨大的地方机构来处理复杂的地方事务,因此在地方上也仿照“尚书台”建立了“行尚书台”,运行方式和中央的尚书台一样,简称“行台”。

北魏时期,尔朱荣趁着六镇之乱掌握了政权,为了遥控孝庄帝,就将地方“行台”整合,建立了“大行台”,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实际掌权者高欢和宇文泰也都自任“大行台”,下面也设左右仆射、左右丞、六部尚书等官职,掌握军政权力,无异于“国中之国”。

唐初的“陕东道”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几乎整个黄河以东地区,“大行台”的治所则设在洛阳。在陕东道范围之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唐太宗李世民是绝对的一把手,不仅军务、政务自己说了算,就连官员任命也可以自行决定,而不必对李渊负责。这也是当李渊想让唐太宗李世民离开长安到洛阳去时,李建成坚决不肯同意的真相所在。

这些职务无一不是位高权重,加在一起的权力更是大到没了边,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李世民又立下大功,李渊实在是无法封赏了,只好新设立了天策上将军的职位。

天策上将有多厉害

天策上将为正一品,负责大唐对内对外的军队作战,掌管全国征讨,可以开府,即天策府。天策府中设长史、司马、主簿等众多属官,可自行征辟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借此大肆招揽人才,包括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等大量人才加入,俨然成了相对独立的“小朝廷”,是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禅位的重要力量。

天策上将的权力之大,除了当朝帝王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之外,已经无人可以比拟,但在名义上,天策上将仍低于文官之首“三师”。“三师”即太师、太傅和太保,你可以理解为帝王的老师,也是属于加官,但唐初时没人有资格当李渊的老师,所以空置。虚职中,三师之下就是三公,唐太宗李世民独占两席。

这样说来,唐太宗李世民无论在实职、虚职、爵位等各个方面,都是唐朝最高的了,仅次于李建成。这倒不是李建成还担任更大的官职,而是因为他是太子,太子是君,无论怎么都是比臣的地位高的。

权臣篡位前的超常规礼仪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权力巨大,后来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造反成功,但唐太宗李世民却不能算作权臣,因为他本身就是皇子,而且还是嫡子。他和李建成之间的争斗,属于皇权内部的争斗。他所享受的待遇,也是皇室内部的待遇,并没有超出礼仪的规定。

古代上很多权臣都享受了超出常规的礼仪和待遇,实的,包括封公封王;虚的,包括受九锡之礼、剑履上殿一类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权臣要篡位,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封公封王。西汉时王莽篡位前,就逼着汉平帝封他为安汉公。一代奸雄曹操也逼着汉献帝封他为魏公,后来又进为魏王。之后,历朝历代,凡是权臣篡位,封公封王几乎成了必走的流程。

受九锡,就是享受九种原来只有帝王才干享受的礼仪,包括车马、衣服、乐器等等,实际作用不大,但意义巨大。大家熟悉的王莽,一代奸雄曹操,孙权,司马昭都受过九锡之礼,南北朝时南朝的历代篡位者也都受过九锡之礼,到了后来“九锡”几乎就成了“篡位”的代名词。

此外,还有一个套餐,叫做“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先解释一下意思。

剑履上殿,就是表示您可以带着剑、穿着鞋上殿,而不必像其他大臣那样解除武器、脱掉鞋子再上殿,因为南北朝之前,大家都是跪坐上朝的,五胡乱华之后才改为垂足坐,发明了椅子。

赞拜不名,就是表示您上朝的时候,赞礼官不能喊您的名字,只能喊您的官职。打个比方,您叫张三,位居丞相,您上朝时赞礼官就不能喊“张三上朝了,”而是要喊“丞相上朝了。”(不严谨,意思明白就行。)有时候,帝王在写诏书时也不称呼臣子的姓名,而是改用尊称,这种称为“诏书不名”,意思也差不多。

入朝不趋,就是表示您入朝时不用一溜小碎步跑了,可以大大方方踱着步子走进去。如果没有这个待遇,那一般官员入朝时是要一路小跑的,否则就是对帝王的大不敬,难道帝王要召见你,问你话,你还想端着架子?

以上三种,无论是打算篡位的奸臣,还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是跋扈的还是谨慎的,只要权力足够大,经常会被帝王赐予,因此和前面所说的受九锡之礼还是有巨大分别的。

综上,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在实际职位上的确已经封顶了,但名义上仍有“三师”的地位高于他,尽管那时候唐朝的“三师”之位是空置的。而天策上将也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极大的权力,为他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基础。至于受九锡、剑履上殿这类的荣誉,往往是权力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大家不可将因果关系倒置。

其他网友观点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军职位没有到顶!

唐随隋制,唐初的高层官职设定是这样的,如下:

帝王——太子——三师(太保、太傅、太师)——亲王(唐太宗李世民等李渊其他儿子)、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带兵击败了洛阳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军,稳定了大唐在中原的局势,居功至伟。李渊琢磨着怎么封赏自己这个儿子,在职位上要提一提,但不能提得太高;在具体权力上,再让他掌握一部分实权,但又不能超过太子的实际权力。

621年,李渊为了安抚唐太宗李世民,凭空设置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官职,官职的设定是有限制的,比原本的亲王、三公稍微高一点,但还是不能超越“三师”,本来李渊等于根本没有提高多少官职!唐太宗李世民其实就是亲王,还有不少军权,就是名义上提高了职位,也就是忽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及其部下而已。

职务从根本上没有提高多少,在实际权力上却给了唐太宗李世民不少。天策上将府可以自己开府(本来秦王府早就有一套班子),招募幕僚,可以将唐太宗李世民自己的嫡系大都安排进去。

经过李渊的一顿操作,唐初的高层官职排位如下:

帝王(李渊)——太子(李建成)——三师(太保、太傅、太师)——天策上将(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其他亲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到底有多大权力?

唐太宗李世民这次升迁最大的权力是可以开府招募人才,可以名正言顺地组建自己的队伍;并且负责唐初内外的征讨战争,战时可以掌控大量的军事。

唐太宗李世民天策上将府职位设定

天策上将府和原本的秦王府人员构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嫡系人马,大概有五十多人,是玄武门之变时的主力之一,也是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班子各级重要官职的人选。譬如:正八品的天策府典签苏勖,后来成为了唐高祖女儿南昌公主的女婿。

626年7月2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幕僚军事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取得了胜利。

罢幽州大都督府。辛未,废陕东道大行台,置洛州都督府,废益州道行台,置益州大都督府。壬午,幽州大都督庐江王瑗谋逆,废为庶人。乙酉,罢天策府。(《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

唐太宗李世民掌权之后,抓紧各地主要军队人事安排,7月27日,唐太宗李世民废掉了这个不伦不类的天策上将府,存在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

在唐朝的古代上仅有唐太宗李世民有此职位。

唐之后,总计有六位人士取得了天策上将军的职位,区别是:

1、南楚(907-951年)开国帝王马殷,910年,后梁朱温封马殷为天策上将军;

2、南楚第三位君主马希范(马殷第三子),939年,后晋加封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

3、南楚第四位君主马希广(马殷第七子),947年,后汉封马希广为天策上将军;

4、南楚第五位君主马希萼(马殷第五子,杀弟弟马希广自立),950年,自封天策上将军;

5、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宋真宗(宋太宗第三子)的大哥,997年,宋真宗加封自己的大哥为天策上将军

6、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1044年去世后,宋仁宗赐封他为天策上将军。

马殷和他建立的南楚政权,获朱温封为天策上将军

此后,天策上将军这一职务绝迹古代长河。

其他网友观点

武德四年,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至首都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李渊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队)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

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当作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因为当时百官之首的三师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将为唐太宗李世民;天策上将下面是亲王,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又居首位2解读:;亲王下面是三公,太尉空缺,司徒唐太宗李世民又居首位3解读:;三公下面、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书令也由唐太宗李世民担任,使得任天策上将兼秦王兼司徒兼尚书令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是爵位上还是在职官上、也不管在文臣还是武将中地位都是最高,仅次于帝王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帝王为君,皇太子是储君,对臣下而言都是君主)。

天策上将这一职位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角力的主要筹码,尤其是自置官属的权力给予他招募人才许多方便,比如他就曾经在房玄龄建议下,将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阵营4解读:。

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府里也聚集了各路人才。其中文臣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姚思廉、薛元敬、薛收、杜淹、许敬宗、盖文达、陆德明、蔡允恭、苏勖、颜师古、颜相时、于志宁、苏世长、李守素、阎立本、高士廉、温大雅、刘政会等。武将包括:尉迟敬德、侯君集、段志玄、程咬金、罗士信、长孙顺德、秦叔宝、丘行恭、丘师利、史万宝、刘弘基、柴绍、张亮、刘师立、屈突通、张士贵、独孤彦云、张公谨、史大奈、公孙武达、杜君绰、郑仁泰、殷开山、长孙安业等。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太子,已经不需要这个臣子的职位,因此六月廿九乙酉日,天策府被废除,有唐一代未再置。

其他网友观点

在唐朝的官制当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个天策上将,本来并没有到顶。因为在天策上将之上,还有著名的‘三师’,就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官制。但是因为种种真相,这三个官职是不能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所以李渊才会特意制造出‘天策上将’这么一个官职,来授予唐太宗李世民。

要想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唐朝开国的时候说起。

公元617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随后一路攻向长安。几个月之后,李渊入主长安,但因为当时杨广还在世,李渊为了得到那些隋朝旧属的支持,并没有马上称帝,而是尊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至于李渊自己,则是自任为大丞相。

在李渊起兵的过程当中,当作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冲锋在前。从谋划起兵一直到入主长安,唐太宗李世民一直都是李渊最得力的帮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李渊入城之后,封唐太宗李世民为赵国公。

然而在这之后,刚过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江都那边便传来消息,杨广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杨广死了之后,李渊再挟持着小帝王也就没用了。所以,李渊马上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自己登基做了帝王。

李渊登基之后,唐太宗李世民被改封为秦王,同时被授予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雍州牧这三个官职。这里要注意一点,秦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爵位,而后面的那三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官职。爵位和官职,是完全两个概念。

唐太宗李世民受封秦王之后,他的爵位级别是亲王。亲王在历史爵位系统当中,是仅次于帝王和太子的,地位极高。按照唐朝的相关制度,亲王的地位,等同于正一品的官员。另外,唐朝封亲王,一般会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号,当作亲王的封号。而秦朝当作所有诸侯国当中最强的一个,秦王在唐朝也就成了诸王之首。

也就是说,在爵位方面,唐太宗李世民的爵位,本来已经到头了。比秦王更高的,就只剩下太子和帝王这两个位置了。

李世民封天策上将(天策上将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不过,在官职方面,就不一样了。唐太宗李世民当然兼任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雍州牧这三个官职。这其中,尚书令是正二品官职,掌管尚书省,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官官职。右武候大将军是正三品的武将,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武将官职。而雍州牧则是二品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地方官职。

当作李渊的亲儿子,同时还在唐朝开国的时候,立下的极大功劳,李渊的这个恩赐,显然没有任何问题。但谁都没料到的是,正是因为李渊的这个布置,导致唐太宗李世民的起点太高,所以后来才会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

唐朝开国之后不久,陇西的薛举前来进攻,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前去与之战斗。最终,唐太宗李世民打败了薛举,回朝之后,唐太宗李世民被李渊追加了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这四个官职。这其中,太尉官最大,是正一品官职。至于其他几个官职,则是相当于李渊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其他权力。

所以,打败了薛举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相当于是从原本的正二品官职,升为了正一品。不过,中国历史历来都有文高于武的传统。那么是同样品秩的官员,文官的官身要比武将高半截。唐太宗李世民原来的尚书令,是文官当中的正二品。如今升为武将当中的正一品,本来也就相当于是升了半品。

再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山西北部的刘武周进犯,唐太宗李世民再次领兵前去征讨,最终打败了刘武周,收复了整个山西。此后,李渊再次给唐太宗李世民加了个官职,加封唐太宗李世民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这虽然只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但是却极具实权,可以直接管理整个益州道的各种事务。

打完了刘武周之后,接下来李渊便想应付洛阳的王世充。这一次,李渊同样让唐太宗李世民领兵,前去进攻王世充。

经过一番苦战后,唐太宗李世民将王世充围困于洛阳城内。此后,王世充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本着唇亡齿寒的态度,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得知窦建德来援后,李渊其实已经下令,让唐太宗李世民撤退,认为唐军不可能以一敌二。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却坚决主战,认为自己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灭双王。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据理力争下,李渊最终还是答应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请求,同意继续作战。

此后,唐太宗李世民将唐军主力,留在洛阳,继续围困王世充。自己则是率领三千五百玄甲军,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依仗虎牢关天险,唐太宗李世民硬是凭着三千多人马,挡住了窦建德一个月的时间。后来,更是趁着窦建德松懈之际,率兵奇袭窦建德大营,直接生擒了窦建德。

抓住了窦建德之后,窦建德的大军自然也就彻底崩溃。然后唐太宗李世民又带着窦建德,去洛阳那边转了一圈。王世充见到窦建德被擒之后,也没了希望,直接开城投降。就这样,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平定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强。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北方,几乎已经全部被唐朝收入囊中。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洛阳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是唐朝开国的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输了,唐朝可能就要亡了。打赢了,唐朝统一天下的事情也就定了。所以,当作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帅,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势。

面对如此大的功劳,李渊自然要给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加封官职。但问题是,接下来给唐太宗李世民加封什么官职,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最高的官职是太尉,已经是正一品,是武将体系内的最高位置。比太尉更高的,只剩下了文官体系内的三个正一品官职:太师、太傅和太保。

这三个官职,李渊是无论怎么,都不可能给唐太宗李世民的。

这倒不是李渊小气,而是因为这三个官职,在历史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三师最开始设置于周朝,这三个官职的意义,在于周天子因为年幼而不能处理政务的时候,有着三个官员代为处理朝政。所以,三师相当于是帝王的老师,而且还是帝王的辅政大臣。

唐太宗李世民就算功劳再大,李渊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做自己的老师啊!

除了这三个官职之外,像太子太师、太子少师之类的官职,也不能给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这些官职,相当于是太子的老师。当时的太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封唐太宗李世民做李建成的老师,这一样不合理。而且,这些官职是正二品,还不如唐太宗李世民原来的太尉官职高。

在唐朝的官制当中,正一品就只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这七个位置。而这七个位置里面,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文官位置,不能给。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武官位置,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拿到了最高的太尉。至于亲王,唐太宗李世民开国的时候就是了。

所以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封无可封。

当然,李渊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像之前打完刘武周的时候那样,给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有实权的官职,而不是这类虚衔。但问题是,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权力已经过大了,已经严重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渊不想换太子,自然也就不可能给唐太宗李世民更多的权力,所以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既然这些路都行不通,李渊就只能另辟蹊径。已有的官职无法奖励给唐太宗李世民,那就干脆再制造一个好了。

于是,天策上将这个官职,便新鲜出炉了。

按照李渊的设置,天策上将是武将体系当中,地位最高的官职,排在太尉之前。但同时,因为是武将体系内的官职,所以天策上将还是要低于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文官正一品官职。

如此一来,问题就瞬间解决了。

当然,李渊也没那么小气,不至于只是奖励给唐太宗李世民一个荣誉官职。在设置天策上将这个职位的时候,李渊也为这个职位设置了许多特权。比如,可以自行开府,自行招募府中官员。简单来说,就是给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在朝廷当中,合法建立一个小朝廷的权力。这个权力,原来是太子才有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靠着这个优势,合法地招募了不少人才,菜叶网,由此真正和李建成抗衡。

除此之外,李渊还给了唐太宗李世民铸币的炉子,也就相当于是给了唐太宗李世民一部分铸币权。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如果缺钱了,可以直接自己做钱,这也是天策上将的一个特权。

总之,李渊给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个位置,就是一个待遇很好,但本来并不能大幅增加唐太宗李世民势力的一个官职。所谓的礼仪特权,唐太宗李世民并不在乎。铸币权,唐太宗李世民也不缺钱。至于天策府官职,唐太宗李世民原来就有一大堆的追随者,这个权力也不过是将这些追随者的身份合法化了而已。

但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功劳大的封无可封地步的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也开始产生了警惕之心。自此之后,李渊再也不愿给唐太宗李世民兵权,不愿唐太宗李世民建立更多的军功,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然而遗憾的是,不久之后,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便再次反叛。整个唐朝,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外,便再无人能平定刘黑闼。于是李渊便只能委派唐太宗李世民,前去领兵镇压刘黑闼。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借着自己天策上将的权威,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势力。

自此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根基已成,就算是李渊,也无法轻易剪除他的羽翼。唐太宗李世民也由此彻底有了和李建成争斗的本钱。

其他网友观点

理论上来说,就唐初期的官职,天策上将已经是最高官职了。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功绩太大,以至于无官可封,所以李渊单独创立天策上将,位在百官之上!!但唐初李渊时期哥汉末时期不一样,李渊是一个有完整大权的帝王,与刘协不同,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和一代奸雄曹操的加九锡也是不同的。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古时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不过从汉朝开始,被赐九锡之人往往伴随着大权独、揽改朝换代,所以加九锡在历史就意味着篡权。

而天策上将是李渊单独为唐太宗李世民独创的,并且李渊此时并不是处于被架空状态,所以和加九锡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伴随着唐太宗李世民权利的增大,他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所以后来有了玄武门之变。这和李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再纵容是分不开的,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李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官职一升再升,最终仅次于李渊和李建成,而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威望,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不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可以说是军事的最高指挥官,李建成对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顾忌,而唐太宗李世民则觊觎太子之位!!二者的矛盾非常尖锐,但当作帝王的李渊,并没有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所压制,但却纵容二人之争,所以最后成为不死不休之局。所以李渊是典型的玩平衡没玩好,最终把自己玩成了太上皇

其他网友观点

可以说是,往上只能代替太子了。李渊在可以说一手导致了玄武门之变。若无心更立太子,就不当使藩王有非分之想。若太子不堪,则要早变速变,迟延时日,无异于助力兄弟相残。

其他网友观点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前,因他浴血奋战扫平隋末群雄立下赫赫功勋,又帮助其父巩固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大唐基业,而被其父高祖李渊封为秦王,并加封他为天策府上将。对他来说是己封顶了,只在其父高祖李渊和兄长太子李建成两位之下,他己算是唐初亲王中所封职位最高的一位。

其他网友观点

唐太宗的天策上将确实是封顶了,这个职位很可怕,它等同于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元帅,也就是说拥有实质的兵权,要知道,历史能长期执掌兵权的人是不可能被帝王容忍的,即便是帝王的亲儿子。

可偏偏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帝王的亲儿子,还真的长期执掌实质的兵权。

不仅如此,这个头衔可以让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召集朝廷的武将,并且可以统御指挥他们,也就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压根不需要和朝廷的武将私底下暗送秋波搞勾践,完全可以明目张胆地搭肩勾背在一起,这一点在任何一个朝代,对任何一个帝王而言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的搞法对皇位威胁十分严重。

可偏偏李渊就是这么做了,封了这么一个实质的天策上将给唐太宗李世民,让他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成为众武将的老大,在自己眼前与武将们打成一片,形成势力。

天策上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它有人事权。

这才是让太子李建成最胆怯的地方,开府建衙,分封官员,授予的品级就差真正的朝廷授予只是那么一点点而已。

兵权、将帅归心,人事权,多么可怕的权力,这样的天策上将恐怕除了帝王以外,再也没人能够制约,甚至对帝王来说,这简直就是把刀递给他人,然后由这人全权保护自己的信任。

至于那个被如此信任的人究竟是把刀对准哪里,或者直接架在帝王脖子上,那就不好说了,连帝王都不敢打保票。

所以说,这个职位确实是封顶了,除了帝王职位外,再也无其它职位可出其右。

其他网友观点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当作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旧唐书-卷二》载:(贞观)六年二月丙戌,置三师官员。“所以武德四年受封的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是位居当任帝王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之下的唐王朝第三号人物。

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唐太宗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