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生活科普

阴历七月十五为啥叫中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吗代表什么字-

查看 wangqiang2022bixu8 的更多文章wangqiang2022bixu82022-07-06【生活科普】47人已围观

  中元节是由许多种叫法的,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等等,这么多的叫法也是与我国传统民俗,宗教有关,甲午子所写的叫法的先后顺序也是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一种叫法七月十五,也是中元节最早的来历,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那时候还没有佛教和道教。最早七月十五这个日子是大家祭祀的日子,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是孟秋之际,快要到粮食丰收收获的季节了,大家向祖先神灵祭祀,供奉祭品,祈求在秋天有一个好的收成。下面的都是最早的关于七月十五祭祀的记载,《周礼·春官·司尊彝》:“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第二种叫法为盂兰盆节,是佛教的叫法。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大体就是释迦摩尼的一个弟子,为了救助已故的母亲,得到释迦摩尼的指点,具体大家可以查一下这个故事。在佛教中这个日子也叫做佛欢喜日。

  佛教在汉魏时期传入我国,也带来了盂兰盆节的传统,中国又是一个孝道的国家,盂兰盆节在佛教中就是为父母祈福添寿,结合七月十五祭祀的日子,马上就在中国流传开来,新的宗教要想扩大影响,必然要借助一些民间的风俗,而普通的老百姓也需要宗教来抚慰心灵。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 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

  另外鬼节名称也是来自盂兰盆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第三种叫法叫做中元节,这是道教的叫法。

  看着佛教借助七月十五搞盂兰盆节,咱们本土的宗教道教也不甘人后。早期道教产生于汉代,其理论中有天官、地官、水官的说法。可能也是为了借助民间有七月十五祭祖的习俗吧,道教把七月十五日定为地官的生日,被称作中元。相应的天官和水官的生日,也被称作上元和下元(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地官主管赦罪,所以在这一天,道观中会举办大型的斋醮活动,赦免亡灵的罪过。而信众也自然会参与进来,为自家逝去的亲人祈福,希望他们在阴间过得更好一点。

  

  咱们中国本就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不像欧美只有一个上帝,随着历史的发展,多民族的融合,华夏的包容,一些宗教习惯逐渐与民族等融合,佛教、道教和我们的传统祭祖习俗逐渐地融合在一起,所以经过隋唐,到了宋朝的后期,大家基本上接受了“中元节”这个来自道教的节日名称,同时又保留了佛教盂兰盆节的节俗,再同时最古老的家族祭祀自然也不能丢下。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