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草根者草根者

东方马其诺防线大揭秘(马奇诺防线是谁攻破的)

查看 wangqiang2022bixu8 的更多文章wangqiang2022bixu82021-10-14【草根者】414人已围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在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要开打的时候,一名东北的老猎人与往常一样进入深山打猎。然而这一次不同的是,他追踪猎物行进的路线似乎更加偏僻,更加深入了。走着走着忽然间发现了几具日本士兵尸体,继续往前走,尸体就越多。他寻找着踪迹继续向前,最后竟然发现了一个通往着地下要塞的通风口。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件事非同小可,于是便赶紧脱身,向驻扎在当地的苏联军事报告了这一发现。

这个地下要塞,就是被日本关东军为了谨防远东苏军的进攻,在中国东北的中国与苏联边境建成了长达一千公里的要塞群,各个要塞之间互相支援、互相支持,耗时11年,共建成17个要塞,建造在320万中国被俘百姓的累累白骨之上。

日本人骄傲地称其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而这个猎户无意发现的日军地下部队,曾经征用了320万劳工修筑,后被苏联摧毁。

1、为何说是“东方马奇诺防线”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人为了抵御德军铁骑正面入侵,幸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发生大面积伤亡,于是耗费50亿法郎巨资,于法国东北部的法德边境修建了一条长达390万公里的永备防线,这条防线在世界战争史上赫赫有名,以当时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为名,称为“马奇诺防线”。

这条防线以火力完备,纵深极宽,防线内部指挥部、发电站、炮台、甚至医院、食堂、宿舍一应俱全,一度被认为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防线”。

在当时这种思想背景和技术背景之下,日本关东军计划在中苏边境修建一个永久性谨防工事,比原版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大规模的谨防性永备工事,扼守住远东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腹地的要道。

然而原版的“马奇诺防线”,在六周之内即因被德军攻破而失效。而在苏军大量倾注的炮火和精准的打击之下,这条被日军视为天堑的永备性要塞防线,仅仅在二十四天内即被攻破摧毁。

为什么一个比原版“马奇诺防线”还要完备,看起来更加牢不可破的谨防工事,会比它的前辈更加不堪一击呢?

2、谜团的“关东军589号”命令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逐步加强对东北平原的操纵和占据。

当他们在东北地区逐渐站稳了脚跟,想进一步扩大战果,以方便他们逐步侵略和资源掠夺的狼子野心,日本东京作战参谋本部分为了“北进派”和“南进派”,也即是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北进苏联,还是南下继续进行对中国的侵略之争。

“北进派”的理由是日俄战争的胜利,日军不仅夺取了库页岛,更接管了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此时更应该乘胜追击,扩大优势。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北进派”占了上风,日本军“589号”密令被谜团签署下达。

隔岸对望的苏联人似乎听闻了一丝不平常的风声,狭窄的界江不是隔绝消息的天堑。

20世纪初的世界正在受到金融风暴的侵袭,强大的苏联也不能避免;“十月革命”令俄国元气大伤,多年与日本交手的经验和直觉也告诉他们,这个东海岛国的野心亦不能小觑,他们备受压力。

于是莫斯科方面下达令远东以两年为期在国境及沿海重点地带扩大巩固筑垒地域。

1933年9月30日,关东军作战参谋远藤谜团到达位于长春的新京火车站,一群来自东京的神秘宾客远道而来。他们此行是考察中蒙、中苏边境苏联军事的布防情况。

参与了本次考察的东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科长铃木率道根据苏联的布防情况和远藤的谜团报告,以及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宫崎义一长期在中苏、中蒙边境一带的埋伏发现,将对岸苏联军事的布防情况详细报告给东京参谋本部。

根据他的日记,菜叶网,他认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布防要比原先想得更为严密。

很快,日本关东军收到了一份由关东军司令菱刈隆大将下达的,代号为“589”的密令,这份密令的全称是《关东军关于在国境界带东宁、绥芬河、平阳镇、海拉尔附近建筑军队阵地》。密令的内容是在中蒙、中苏边境修筑一道长达3000公里的大型军队要塞型防线。

这个要塞群即是谨防工事,亦是对俄作战的支点。要塞群依山而建,易守难攻,这是为了保护日本关东军在华的利益,将东三省当作他们实施侵略的根据地,他们在东北建设了几座飞机、大型机车创造厂。

利用东三省的丰富资源,为他们源源不断提供创造大量军备物资的原料,东北发达的铁路网令他们可以及时将这些物资运送往他们的作战前线。无论怎么,他们需要保住在东三省的操纵权。

而另一方面,日本关东军需要以此为支点,建立北进的大后方根据地。要塞群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势,排布密切,火力网密集,具有极佳的对地作战的优势。

此震古烁今的巨型谨防工事由素有“战争幽灵”之称的铃木率道大佐全权负责。

他仔细挑选了工兵和专家,在中蒙、中苏边境长达1000公里的边境线考察选址,逐一记录、绘图、计算,制定一系列选址,火力配备和规模等,详细计算了需要的工事筹备资金和物料,严格将工事分为三期,以及劳工的规模和调度等。

1939年春,这条筑垒谨防性工事的第一期如期完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远在东京的参谋本部都对此赞不绝口,称其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比起原版马奇诺防线390公里的谨防距离,这条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的谨防距离达到了一千多公里,分布在吉林珲春、黑龙江虎头、东宁、内蒙古海拉尔等地。而第三期却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仍未完成。

规模如此宏大的工事,需要的劳工数量达到惊人的数百万,而这些劳工,大多是俘获来的中国百姓。为了保密,这些受到奴役的百姓通常来源于华北地区,少数来自朝鲜、俄国的战俘。油罐车一批批地将他们运送进这片不为人知的深山,却不见将他们送出的车辆。

3、11年建筑17座要塞,“君不见骸骨相撑拄”

为了严格执行这项命令的保密性,日军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措施,如铁路、飞机经过工地附近时,乘客需要将窗帘拉上,不得窥视。但这条“东方马奇诺”身负着更大更血腥的谜团。

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的专家考察发现,在这条军队防线上附近的村落,居然没有一个村民知晓当年日本关东军在此附近建筑的这些地下谨防工事,更别提参与过建筑这道工事。那么当年数量惊人的劳工们,都去了哪呢?

根据日本关东军败退时残留下来的资料,这些劳工在赶赴工期的时候就受到相当大的折磨。由于严格的交付期限和成本操纵,这些劳工长期面黄肌瘦,然而在天寒地冻的冬季依旧需要不停施工。

衣不蔽体、营养不良的劳工无法承受这么恶劣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大批量死去。而在工事交付之时,为了保密条例,日军居然将他们悉数杀害

据老兵中道园一郎回顾,要塞完工后,军事在中猛虎山后举行酒宴。酒宴结束时,即传来机关枪扫射和士兵们欢呼的声音,伴随着激烈的惊呼声。接着,他就再也看不见那些建筑工事的劳工了。

他们恐怕很快将意识到,让他们沉迷的美梦,会成为将他们送进地狱的最终狂欢。北方那头曾经的“病熊”,已经成长为一代红色巨人。张鼓峰战役和诺门坎战役的失利阻挡了日军“北进”的步伐,然而“南进”的转向,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4、仅仅二十一天,“不可逾越的防线”被摧毁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战火得以平息。

苏联从西方战线抽离出来,全心把精力倾注在远东战场。同年苏联废除了《苏日中立条约》,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8月9日凌晨,苏联即集结了百万之师,装备强大的炮火,兵分四路,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日军发起进攻。

4.1、战火集结在虎头要塞、东宁要塞、海拉尔要塞几个核心要塞上。

.

东宁要塞战线上,苏联方由远东军第一方面军契斯佳科上将指挥,以六个师的步兵和九个旅的机械化部队挥军东进。这次苏联进攻先以飞机、坦克和炮火开道,向东宁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而日军的主力部队由于“南进”战略,大部分兵力此时已被抽调到东南亚,东宁要塞此刻惟独日本关东军第一国境守备队783和786大队驻守。加上后勤人员,总兵力也不过在2万左右。

然而东宁军队要塞群谨防力极强,由日本关东军在东宁县依势深山建筑,共有30多处地面炮塔、地下设施连接而成。

要塞墙壁水泥厚达3米,能抵御30cm以上炮弹和10吨重型炸弹的炮轰。地下要塞距离地面达10~50米,相当隐蔽,难以深入作战。并且要塞群之间各自相同相连,谨防力之强堪称世界罕见。并且地形上日军拥有极大优势,易守难攻,苏军此战伤亡重大。

面对伤亡惨重的军事,苏联红军的怒火被激起,他们集中两个师和1669门大炮的火力,一齐向要塞倾泻,猛烈的轰击整整持续了10个小时。山林燃起熊熊大火,东宁要塞的地面阵地终于被摧毁。

日军只能转移到要塞的地下设施中,从暗堡、射击孔向苏军进行攻击。苏军向地下要塞的出入口、通风孔等通道倒入大量汽油和炸药,泯灭日军1000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之前大规模炮火的攻击已经使得日军的通讯设施被炸毁,通讯几乎中断。

因此日军从仅存的一台收音机里只听见天皇下令全体日军将士决一死战,宁为“玉碎”,而后这台收音机也被炮火炸毁,他们并不知道当天中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也不知道他们是要塞群中最终的军事。

4.2、“东方马奇诺”因此成为了二战的最终战场。

8月17日,苏军想方设法将无条件投降诏书文件送到日军手中,可送信的官员还未到达要塞,就被日军敢死队员开枪射杀。要塞783大队的指挥官齐木和军官们一致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

苏军决定采取围攻加炮火攻击的形式,迫使日军投降。要塞的谨防性之强,还是让苏军无法通过密集的火力网,进入要塞内部,歼灭日军。战况一时有些胶着,苏军甚至被日军敢死队摧毁了一个火炮阵地。

1945年8月26日清晨,日本关东军第三司令部已被苏军占据,原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被俘,后被苏军带到东宁要塞群中的胜洪山要塞,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进行劝降。这时苏军已经有些失去了耐心,假如河野的劝降没有效果,他们就要不计一切代价使用武力突破要塞。

收到投降书的齐木无望了,他终于允许投降。 困守要塞的日军谜团将仅存的30多名中国劳工处死,又怕妇女儿童受辱,残忍地采取了“家属自绝”的手段。

亲历了战役的老兵莫尔代科夫讲述道:“那天中午,日军783大队残余的900名官兵打着白旗从要塞中走出,举起双手投降,后面跟着伤病,最终面抬着将近上百具尸体……”

至此,“东方马奇诺”防线全面破防,成了日本狼子野心全面破产的最终见证。

为何一条号称“不可逾越的防线”的战略作用如此有限?

从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到8月30日仅21天时间,比原版“马奇诺防线”防线更长、规模更大、设施装备更为齐全的“东方马奇诺”就全面破防。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种壁垒式谨防为何最后会失效,即世界上再牢固的盾,也有其被攻破的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的防线,著名的如大西洋堡垒、斯大林防线,甚至是原版“马奇诺防线”,也没能有效阻挡敌军的脚步。甚至反而由于过于信赖防线的作用,在战略上放松了警惕,反而加速了战争的失败。

防线上核心要塞之间缺乏相应的机动性,在损失之后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也是防线被突破的真相所在。固然,日军将大部分兵力挥师南进,使得要塞群兵力不足也是防线最后被突破的真相之一。只能说,永备性要塞防线的战略性价比,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