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知识生活知识

康熙说姚启圣在他心里已经死了,康熙说姚启圣在他心里已经死了

查看 wangqiang2022bixu8 的更多文章wangqiang2022bixu82021-10-21【生活知识】52人已围观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那个小老头想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曾被顺治帝罢免“永不叙用”的一个罪臣,最终成为收复台湾的头号功臣,却又在功成之日便主动辞职就此归隐,堪称凄凉。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姚启圣的下场则更为悲凉,虽功勋卓著,却遭到朝廷上下的排挤打压,终在功成之日不久便悲愤交加,猝然离世。

  从罢官罪臣到平台功臣,却在功成之日猝然离世

  在《康熙王朝》中,姚启圣早在顺治年间便已经入朝为官,但却因自恃才华出众,却又屡屡抗上,有悖官场法规而被一降再降,从福建巡抚一路贬到了盛京马场,并被顺治帝下旨永不叙用。却因周培公的推荐而被康熙破格提拔,负责平台事宜。

  事实上,姚启圣乃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考中第一名后才被授予了广东香山知县,在任期间代为偿还了前任知县的财政亏空,却也因擅自开放海禁而被弹劾罢官。

  不过,姚启圣显然不是个甘于平凡之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率兵攻入浙江境内,康熙命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率兵讨伐,姚启圣便和儿子姚仪募壮兵数百,投入康秦王麾下效力,因而再度入朝为官,被任命为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

.

  后因平叛有功,先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破格升任浙江温处道佥事,后又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督郎廷佐上奏称姚启圣和其子姚仪屡获战功,而且养军购马、备置甲胄弓矢,先后花费五万两银子都是自己筹措出资,康熙于是下旨嘉奖,并晋升其为福建总督。

  此后,从康熙十七年(1678年)开始,姚启圣便一直在和台湾作战,先后多次挫败台湾对福建的侵犯,并因战功而被进封正一品,加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姚启圣又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这才还兵福州。但在不久后便因背部旧疾复发而病故,终年六十岁。

  作为平定台湾的大功臣,姚启圣为何落下悲凉结局

  在《康熙王朝》中,姚启圣毫无疑问是个倔强老头,虽然是平台的头号功臣,却因与朝中大臣关系不睦而备受打压,再加上当时存在满汉之争,因而姚启圣在平台功成之日便辞职返乡,就此归隐田园。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姚启圣却在平台之后屡遭弹劾,甚至还被朝廷追缴修造战船、军械而亏欠的四万多两银子,最终在功成之日悲愤交加,猝然离世。

  历史上,姚启圣的性格倒是和《康熙王朝》种的差不多,“少年颇有图王霸之思”、“性豪荡不羁,喜任侠”,俨然就是一个极为讲究江湖义气,又敢于仗义执言的男子汉,可惜这种性格并不适用于官场,而他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而得罪了大量朝中重臣,从而为其悲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作为福建总督,姚启圣为朝廷平定台湾做出了极大贡献,虽然战功不如施琅大,但却为朝廷平台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他先后出资白银四十二万八千两,制造大小战船100余艘,给施琅补充士兵一万余人,为此不惜将家中资产“悉数抵算”,最终落下个“肃然无储蓄,诸子卖田以藏,贫如故”的局面。

  而且,施琅之所以能够被重用,很大程度源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六月姚启圣和李光地的共同保举。然而就因为姚启圣的心直口快,竟然使得施琅在平台前后开始在奏折中对姚启圣展开了攻击“姚启圣并没有到澎湖知会,枉道直去台湾,军国大事被他当作儿戏,是有轻国体而贻笑于众逆贼乎?”再加上朝中的大学士明珠、王熙等人与姚启圣也素来不睦,也经常对其进行攻击。

  不过,鉴于姚启圣一直以来的劳碌贡献,康熙不仅没有追究于他,反而将其列为了平定台湾的第二功臣,但姚启圣却上书表示谦让推辞,再加上朝中大臣的恶意诋毁,结果让康熙对其极为反感。此后,姚启圣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接连上了七篇奏疏,建议恢复五省迁界、开六省海禁、裁撤冗官、赦免钱粮、退还民房等,结果再度引来康熙的严厉指责,认为姚启圣是“颇多虚妄”、“并无功劳”,甚至连当初保举施琅也成了“妄言保举施琅,饰为无益虚词”,倾家荡产搞后勤也成为了罪状,“屡奏捐助银两十七、八万两,大约浮冒居多”。

  最终,朝廷给姚启圣的定语是“明系沽名市恩,殊为不合,这个本皆不准行”,并命令停止其“议叙之旨”,结果本就疾病缠身的姚启圣备受打击,心力交瘁之下猝然离世。

Tags: